深度关注 | 每个人都要奋斗

作者: 时间:2022-07-14 点击数:

热播剧《幸福到万家》将鲜活的奋斗故事搬上荧屏

深度关注 | 每个人都要奋斗

 

 

近日,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黄金档和优酷同步播出。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登上黄金时段卫视电视剧排行榜榜首,并在优酷、抖音等多个电视剧热播榜蝉联冠军。

作为一部讲述农村姑娘何幸福在多重考验下奋斗成长的农村题材现实剧,《幸福到万家》引发了许多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努力奋斗的姑娘,永远都不会输掉人生”“奋斗的青春终将是无悔的”。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现在,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体人民跟着共产党一起奋斗付出,愈显意义重大而深远。

除了一个叫幸福的姑娘嫁到万家庄,“幸福到万家”还有依靠奋斗让幸福走进千家万户的寓意

“好久不看电视了,因为《幸福到万家》又迷上了电视,真是好剧,值得推荐”“看哭了好多次,请剧组报销纸巾”……开播以来,《幸福到万家》赚足了观众的欢笑与泪水。

不过在最初接手项目时,该剧主创人员也一度犹豫。编剧赵冬苓直言,犹豫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农村题材受众太窄。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新女性奋斗与新农村繁荣相呼应的故事,却深深打动了她。

剧中,赵丽颖饰演的农村姑娘何幸福历经事业与婚姻、爱情与亲情的多重考验,依靠自我奋斗不断成长,从农村走进城市,再从城市回归农村,最终带领万家庄越走越好,为乡民创造幸福生活。她在人生赛道成功逆袭,被誉为“新时代乡村女性奋斗的缩影”。

赵冬苓说,何幸福从小便没了父亲,在家又是长姐,嫁到富裕的万家庄后,婆婆家在村子里是小姓,一辈子活得忍气吞声、谨小慎微。这样一种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非但没有把她打垮,反而让她更强大。

“从何幸福的奋斗身影,可以看到人民大众的顽强拼搏。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任何东西都很难束缚他们,也很难打倒他们。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不太能被打垮的人。哪怕一部作品一时失败了,休整个两三天,马上又会以更大的精力投入下一部作品的创作。”赵冬苓说。

“《幸福到万家》,从字面看,它说的是一个叫幸福的姑娘嫁到了万家庄,更深一层,它表达了创作者对现实的热烈期待:要让幸福走进千家万户,每个人都要依靠自己去奋斗。”赵冬苓说。

“社会的变革最终要让最广大人民获得幸福,也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自己的奋斗。人民群众既是获得幸福的主体,也应该是奋斗的主体。”该剧导演郑晓龙举例说,剧中村支书万善堂在年轻时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后来又投资建厂,成立万家集团,实现了万家庄物质文明的发展,他个性上虽有瑕疵,但也是带领村民们靠奋斗实现万家庄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代表。

“《幸福到万家》生动体现了奋斗是幸福的源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剧中角色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很好地契合了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伟大奋斗精神,击中了人们刻在骨子里的坚强意识和团结品质。”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叶航说。

“‘躺平’没有出路,进取才是正途。人民的幸福生活要靠努力奋斗来获得”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讲述了农村姑娘何幸福在多重考验下奋斗成长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奋斗的思考。(图片来源:电视剧《幸福到万家》官方微博)

在《幸福到万家》的电视剧海报上,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想要活成参天大树,需要有自己的根。

剧中,何幸福从农村走向城市再回归农村,最后开了幸福客栈,当上了万家庄的新一代带头人。据赵冬苓透露,剧本一开始写的是何幸福离开农村,越走越远,后来主创团队再三考虑,觉得还是应该让她回来。郑晓龙也认为,离乡再返乡的人生轨迹,是何幸福这个人物最为出彩的一笔。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认为,进城才是农村人的唯一出路,而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奋斗,缩小城乡差距。”郑晓龙说,何幸福进城后,在一个更大天地提高了自己的见识和水平,实现了从勤杂到前台的身份转变,成为律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觉醒成熟的现代女性。从离乡前质疑落后的“闹婚”习俗,到返乡后开办民宿,振兴乡村旅游经济,再到后来依靠法律的力量抵制环境污染,她开始一点一滴地从“为自己”“为小家”变成“为大家”,推动法治建设、环保理念、文明习俗在乡村社会落地开花。

相较于何幸福进城后的锐意进取、积极向上,肯吃苦、爱学习,她丈夫王庆来在进城后却是百般不适应,不想学习、不求进步。“这个有着不俗种植技艺、适合在土地上耕耘的人,仍然抱定自己原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对外界变化要么抗拒,要么消极应对,他想的是如何靠关系找到工作,而且有了工作还不懂得珍惜,原来在小农经济中被掩盖的性格弱点也被无限放大。”叶航说。

赵冬苓直言:“对于自己不适应的新生活,不是积极去创造,而是逃避甚至‘躺平’。这是庆来的悲剧。”

该剧制片人曹平也注意到剧情展开后引发的热议,比如幸福是奋斗派,庆来是“躺平”派。“创作之初,我们不会给角色预设这种人设,我们按照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精神气质去展现,最后产生了今天引起观众热烈讨论的两类人。通过他俩进城打工的经历,剧中也的确探讨了同样是农民,同样的起点,进城之后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既和天生的个性、外部的环境有关,更取决于后天的态度,特别是一个人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幸福为了过好日子,永不止歇、永不停步,一直在奋斗和探索。一开始和庆来盖大棚种植蔬菜,后来进城在律所做勤杂当前台,最后回到家乡办民宿,自己富了,还不忘带领家乡村民一起致富。我们想传递的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来获得。”曹平说。

“《幸福到万家》以艺术的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奋斗故事。它不仅抓住了观众的‘味蕾’,也拍出了生活的本质。”叶航直言,更加丰满的生活、更加公平的环境、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多元的渠道,让人们展露才华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有了,还得有艰苦奋斗的思想。“躺平”没有出路,进取才是正途。

要幸福就要奋斗,一百多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和许多成功的电视剧作品一样,《幸福到万家》也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社会,照见了生活,也照见了观众自己。不少人感慨,透过剧中何幸福白手起家、进取成长的自我奋斗,能够看到各个时代奋斗者的身影,看到中华儿女的坚韧不拔。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回望历史,中国为何能实现从木犁锄头到登月成功、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答案就在无数党员干部面对艰难困苦时总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答案就在亿万人民群众面对国家需要时总能想到“咱能不能做点啥”。

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上,红旗渠水蜿蜒流淌了半个多世纪。60多年前,3.7万修渠大军扛着工具,挑着行李,推着锅灶,开向了修渠第一线。没有住处就住山洞、睡石板床,没有大型工具,就用铁镢、铁锹、小推车,石灰是自己烧的,炸药也是自己配的。鏖战十个春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最终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主渠、支渠等全长共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生命。

跨昆仑、越草原、穿戈壁,一条“天路”在雪山流云间蜿蜒穿梭。在青藏铁路的修建中,面对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和极端恶劣自然环境,十多万建设大军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在世界屋脊挑战着生理与心理极限,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用团结奋斗的力量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

“千千万万中国人在付出最大的努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用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人民的力量一旦凝聚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越不过去的坎,没有干不成的事。他们就像水成岩一样,一层层结构成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最坚固的地壳,我们一切的成就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

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奋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30次提到“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知识中心研究员江宇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奋斗动员令,有着高屋建瓴的考量: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只有在接续奋斗中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十分激烈,只有保持奋斗精神,才能应对这些挑战,赢得伟大斗争;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必须依靠奋斗赢得未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奋斗的脚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个人、少数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团结奋斗,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伟业的必由之路。

“党和人民共同奋斗,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没有党的领导,个人就是一盘散沙,即使亿万劳动者流血流汗地奋斗,也难以改变命运;同样,没有人民群众自己的奋斗,只有党的奋斗,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奋斗割裂开来,也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江宇说。

山东烟台衣家村,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衣家村位于连绵蜿蜒2500多座山峰的一处褶皱里,曾经是一个缺钱、缺水、缺路、缺希望的穷山村。2017年,村支书衣元良发动群众以劳动力入股,领办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发出“宁肯干穷,决不等穷”的号召,带领群众劈山修路、发展产业。在党组织号召下,在村民共同奋斗下,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衣家村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00元以上,全面实现小康。

“石头硬,铁锤硬,不如衣家村人的意志硬。”村史馆里,磨短了四五公分的镐头,凿坏了的铁锤头,满是震裂纹的锤柄……无声地述说着这段劈山开路、向天要路的历史。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大地上,像衣家村这样的动人场景无处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圆梦,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

今日之中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广东金融学院纪检监察室(纪委综合室)
地址:广东金融学院行政办公楼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