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换真心 真扶济真贫

作者: 时间:2019-05-07 点击数:

   

“团长,我‘入伙’了!”近日,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街道调文村贫困户唐海令住进新房子后,兴致勃勃地打电话向曾经担任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付泽良报喜。

贫困户唐王生家的扶贫牛生了小牛,唐文龙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又有进步……虽然付泽良已完成扶贫任务,回到佛山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的岗位上,但村民们遇到大事小事还是习惯跟他说一声。

驻村扶贫两年多来,付泽良走遍了调文村每个角落,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结下深厚情谊。一声“团长”,就是大家对这位憨厚的团职军转干部最亲切的称呼。

直奔扶贫一线,转业后再当两年“兵”

2016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佛山市纪委的第四天,付泽良就被组织安排到调文村驻村扶贫。

调文村是湛江市的一个靠海渔村,2015年被广东省扶贫办明确为省定贫困村,由佛山市纪委监委和佛山市审计局联合对口帮扶。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你就当我是再去当两年‘兵’!”获得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付泽良打起背包就奔赴扶贫一线。

“他是手提一床军用被、脚踩一双迷彩鞋来的,很朴实,但我们当时并不看好他。”调文村党总支书记唐文董回忆,“不会说雷语(当地方言)的外地人很难融入进来,而且村里历史遗留问题也多,他肯定做不长。”

付泽良没想那么多,到任后就风风火火开干了。第一天向村委会熟悉基本情况,第二天与区、街道扶贫部门负责人对接工作,第三天就开始走村入户……不到一个月,他已对全村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了然于心。

贫困户唐文龙夫妇婚后没有生育,2014年收养了一个女儿,但孩子的“黑户”问题是夫妇俩心里的一块大石。没有户籍,孩子就无法享受低保待遇,上学也得不到贫困户教育补助。

“为什么不办户口呢?”付泽良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这个情况。

“当时没有办理正规的领养手续,因此一直没法办理入户。”老唐无奈地说。

此后,付泽良几次到当地民政、公安等职能部门沟通咨询,并带着老唐夫妇和孩子到相关机构抽血取样,经过比对证明孩子不是被拐卖儿童,户口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不仅如此,付泽良还与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们为老唐申报慈善救助金等,又介绍他到产业扶贫项目基地务工。2018年底,老唐一家顺利脱贫。

除了老唐,调文村还有大量因无劳动力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为此,付泽良认真钻研扶贫政策,在项目资金上寻找突破口,先后为他们申请贫困户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购买母牛、种鸡、小渔船、捕鱼工具等生产资料。

“是‘团长’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精准扶贫。”眼看着付泽良一步一个脚印帮助贫困户脱贫,唐文董从质疑变为佩服,打心底里信任这个“外地人”。

党建聚拢民心,产业扶贫开花结果

获得村里的信任只是第一步。付泽良的心里盘算起“大事”,把目光投到智能蔬菜基地。原本这个引入现代农业企业开发、占地200亩的项目2016年就该落地,由于山后村民小组的部分村民不同意拿地,项目一直无法推进。

“隔壁村投入100多万元种植火龙果,不但没赚钱,连成本都赔进去了”“谁知道是不是乱来的”“估计是搞个‘僵尸项目’放两年应付检查”……村民大会上,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让村民放下成见同意开发?付泽良挠破了头。

“党员的政治觉悟高,就从动员党员开始!”付泽良和村干部分头行动,先跟村里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谈,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再由山后村民小组党支部牵头,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

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并两次组织村民实地考察,智能蔬菜基地终于在2017年11月种下了第一批蔬菜。“还记得2018年春节,我们在本地市场卖了23万斤黄瓜,最高3.4元/斤。到了年底,山后村民小组的2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唐文董说。

智能蔬菜基地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第二年,调文村下辖的下落村民小组搞起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出产的香瓜、圣女果被评为优质绿色农产品,走进了湛江市甚至珠三角城市的各大商场。

产业扶贫项目不仅带来了经济实惠,“大家愿意放下成见、同心谋发展”的景象更让唐文董欣喜。

以前的调文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甚至连续12年没完成换届选举。在唐文董看来,调文村之所以发展落后,与党建不强有很大关系。2015年,该村党总支还被市里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如今,在付泽良的协调下,调文村的“三会一课”正常了,党员干部主动佩戴党员徽章,门口悬挂“共产党员户”门牌,村“两委”设置“党员示范岗”,大家争先恐后,比进步、比发展。2017年,调文村被评为“基层党建规范提质示范点”。

党员带头,让群众看到了标杆,很多村民自觉加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近两年,调文村的村道硬底化了,水塔建设好了,综合文体广场建成了,太阳能路灯亮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持身刚正护民利,功成挥泪别

截至去年底,调文村共有117户546人脱贫,脱贫率达到92.7%,资金使用效率排在佛山市对口帮扶村的前列。

“很多人怕用钱,其实只要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就没什么好怕的。如果怕出事而不用资金,扶贫项目就做不起来,贫困户就得不到实惠,整个扶贫工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付泽良说,纪委监委对口帮扶的村居,资金使用更应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绝不能留下一笔“糊涂账”。

至于如何记好扶贫账,付泽良有自己的办法。他苦心钻研各级扶贫政策,确保资金使用有政策依据,每个扶贫项目上马都必须公开招标、公示,在阳光下运行。

“贫困户利益一分不占,违心的钱一文不取。”付泽良经手的每一个扶贫项目,都有一个厚厚的项目档案,里面清楚地记录着项目从始至终每个环节的审批情况、资金使用明细等。

2018年,调文村分两期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34.45万元。项目招标结束后,中标公司代表来到扶贫办公室,往付泽良手里塞了“感谢红包”,却被付泽良严词拒绝:“这不行,我们都是公开招投标,你不用感谢我。”

项目完工后,扶贫工作队按规定支付工程款,中标公司代表又一次拜访了付泽良:“这真的是公司的一点点心意,你不收我们不安心啊!”

“我可是从纪委过来的,你这是让我犯错误。再这样,我们下一步也没法合作了。”第二次拒绝中标公司的红包后,付泽良说服他们把“心意”用到贫困户身上。后来,该公司出资为调文村当年考上大学的贫困户孩子发放了助学金。

不仅自己持身刚正,付泽良还在调文村担任廉政宣讲人。“每周三的村‘两委’例会,‘团长’都会向村干部通报有关违纪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唐文董说。

两个月前的一天,付泽良结束了驻村扶贫工作任务,准备返回佛山。本来打算悄悄地走,结果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村民们带着自家种的番薯、玉米,喂养的鸡、鸭,海里捕的鱼、虾等,赶到村委门口送行。

“乡亲们,心意我领了,东西就不收了。”付泽良婉拒了大家的好意,但盛情难却,只好随手抓了一把花生“逃”上车,抹着泪与乡亲们挥手告别。

调文村的变化,令佛山市对口帮扶湛江工作组组长练凌东印象深刻:“在近两年湛江市和佛山市联合脱贫攻坚考核中,调文村脱贫成绩突出。付泽良也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扶贫干部和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广东金融学院纪检监察室(纪委综合室)
地址:广东金融学院行政办公楼201室